貂 飼料與飲食的研究

27  


 


 


飼料、活餌、自行料理 的差異



飼料的介紹 (文章作者:Chaoliang Chang)

最近想必大家對於飼料評比方面的風風雨雨都有所耳聞,今天來分享一下研究飼料將近十年的相關資訊,不談好壞,我們從飼料的歷史講起!


在講飼料之前要先了解動物的習性,想像一下,在地中海沿岸的草原,有隻歐洲雞鼬在獵捕野兔,請問會先吃什麼部位?
肉嗎?不是,是內臟,其次才是肉及骨。內臟除了富含蛋白質、固醇類外,更有許多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更重要的能由獵物的不同食性間接獲得必需的養分(由獵物消化系統取得)。

在野外,更重要的是食物的多樣性,從小型哺乳類、鳥類、昆蟲甚至是少部分魚類都是他們的食物來源。那或許大家會想他們有沒有機會獲得植物性蛋白質?可能有,但是是從獵物身上間接獲取,且已被初級消化,在整個蛋白質比例來說相當微小。


大家對原始食性的部分先有概念後,我們來談談飼料的發明。飼料的發明不外乎是有三個訴求:成本低、易保存跟便利性。

首先成本,為什麼飼料裡會添加許多穀物(如米、小麥、玉米、大豆等)而非全動物來源呢?
因為穀物便宜,有買過米的都知道一公斤的米跟一公斤的肉單價的差異,穀物的存在可以做增量(有看過黃金傳說的應該都知道),也可以提供蛋白質,造成粗蛋白質比例的錯覺。在檢驗上,蛋白質的含量是以氮元素的多少來估計,而蛋白質由20個胺基酸所排列構成,目前的常規檢驗技術無法明確告訴你這包飼料裡含有多少個蛋白質種類(還是驗得出來但是不敷成本)﹐由穀物而來的植物性蛋白質仍可以提高粗蛋白質的檢驗值,但是否能被全肉食性動物所完全利用,這點已受到許多專攻動物營養學獸醫師所駁斥,並且指出由於穀物所帶來的過多醣類(碳水化合物)是造成現代寵物肥胖及糖尿病罹患率提高的肇因。


保存期限,如果單就肉類來說,因為它的高蛋白質容易引起微生物滋生而腐敗(就算你放冰箱也一樣),所以自以為很聰明的人類就將肉類脫水、烘乾或是高溫處理以避免微生物孳生,延長保存期限。但是,有煮過水煮蛋的都知道,蛋白在高溫下會凝固,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蛋白質變性,蛋白質變性後許多生理活性會喪失,這也是最近常被動物營養學提出討論的議題。
在高溫處理下除了蛋白質會變性外,許多對熱敏感的維生素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飼料的製程中會額外添加維生素以補回流失的部分,但在這時候又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究竟流失了幾種及流失多少,所以也曾發生過因為過量而導致中毒的事件。另外,為了延長保存期,也應注意是否有防腐劑、抗菌劑等人工添加物的添加。


便利性,養過爬蟲類的應該都知道,好的餌料不是天天有,如果能夠方便取得是最好的,其實我認為這才是飼料發明最大的福音。但是,在享受便利性的同時大家也要想想這些東西是怎麼生產的,他的製程是否符合國際規範?他的肉類來源的取得是否合乎衛生標準還是到處收購路倒體或是病死體?是否能夠提供檢疫證明?這些都是飼主們在挑選飼料時應該去注意的!


個人淺見,飼料(包括乾糧及罐頭)是一種迫於無奈的替代性飲食(相對於活餌與生肉骨),因此身為飼主就應負起責任盡量去挑選優質的飼料,除了重視成分分析表外也應多檢視主要成分中動物性蛋白質所佔的比例,並盡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也要請大家記住”好吃、會吃與愛吃跟健不健康沒有相關性”,唯有仔細挑選、認真評比才是正途。

 

P.S.有些人或許會說怎麼知道成分表寫的是不是真的,事實上我也有抓過標示不符的(建議閱讀原文,中文常有翻錯的),但是這部分國內外其實都有法規在約束,不相信它要相信誰呢?寵物店店員嗎?您別說笑了~~~~




活餌

活餌與生食條件難已掌控及維持,仍“強烈不建議”改採自助調理式生食!除非你有管道可以拿到無特定病原(SPF)等級的活餌。
在不確定活體動物的健康與出觸情況下,有感染寄生蟲的機率與一些消化系統疾病的問題。

比例的問題,野外的動物獵食是多元性的,如果您無法清楚的知道牠的營養需求,會導致營養不良或是缺乏某元素甚至過量中毒。
例如:含有豐富維他命的內臟過量會中毒。

(待補充)



自行料理
如果您不是專業人士或著說您對動物的營養成分需求不夠,同樣的可能導致營養不良(上述問題)。
一般人也許認為單餵水煮肉就足夠,但肉的營養成分很有限,可當作額外補充,不能當主食。

(待補充)



飼料相關介紹: 貓的飼養:了解基本的貓科營養學
www.catinfo.org/docs/Chinese%20Feeding%20Your%20Cat%20Short.pdf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